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规划》提出要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等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在以下领域和方面得到重点发展。
一、转变发展思路,完善公共服务
在网络强国战略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我国需把电子政务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政府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明确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应转变政府业务信息化的思路,确立以公众为中心、开放政府、透明政府、高效能的政府、公众积极参与的标杆体系,为地方政府提供电子政务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形成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
二、鼓励网络参与,推进现代治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网站已开通了政民互动栏目,公众可通过电子投票、在线访谈、在线咨询和意见征集等方式参与到政府政策的了解和制定中来。电子投票是指政府就某项政策让公众参与投票;在线访谈是政府通过专家解读一些政策,在网上与网民进行即时互动,对网民提出的政策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在线咨询是政府网站提供问答窗口或页面,政府部门在一定的时效内进行答复的政民互动方式;意见征集是指政府就某项草案征集民意,公众会对草案的条款提出修改意见。虽然目前政府已提供了多样的公众参与方式和参与渠道,但是真正达到电子决策阶段的网络深度参与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应该让网络参与渗透到政治决策的过程中来,使公共行政管理成为公众参与度高、包容性强、以合作协商为主实现内在目的和最终目的的重要手段,真正实现增强公众的权能,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三、整合跨区应用,实现协同共享
建立电子政务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推进体系是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共同目标。过去几十年电子政务的发展总体上是以工程项目为中心推进的,使得政务信息系统呈现出“碎片”状态,导致信息无法共享、系统相互独立、重复建设在所难免。未来5年,在各领域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显著提升的基础上,应根据政务部门履行职能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业务需求,切实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步构建“责任明确、保障有力、效益共享”信息共享制度环境,逐步扭转困扰电子政务发展的“互联网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局面,推进各政务业务的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各级政务部门履职能力。
四、缩减数字鸿沟,建设网络强国
根据《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通信基础设施指标中,虽然手机用户数较高,但无线宽带和固定宽带的使用人数却较低。尤其在城市和乡镇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首先应侧重解决乡镇的网络连接,根据“宽带中国”战略,延伸电子政务网络到乡镇,使更多的公众能接触到网络公共服务;其次应侧重个人受教育程度和技术应用水平产生的数字鸿沟,使乡镇用户能接触到电子政务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并加强培训,增强人们的公共服务使用能力。
五、吸收先进理念,应用前沿技术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下一步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在线服务也将会做出升级与进化。在以群众需求为核心的“互联网+电子政务”时代,需要借鉴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先进理念,依据在线政务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应用前沿技术手段,建立可以实现简便政务服务检索、提高后台工作人员办理效率的政府服务平台。这样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长期被社交媒体和电商服务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使得中国政府机构必须重视提升在线服务能力,要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和培育适应互联网新趋势的在线服务模式,实现政府服务的智慧化转型,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六、坚持绿色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
首先我们需要实现电子政务预算合理化,本着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小到电子政务设备采购,大到部门设置、项目开发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过上下统筹,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保证电子政务预算资金的合理化。其次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有实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府管理才能得到更及时、合理的改进,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之间才会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社会才会形成内在的对电子政务发展的进一步需求。电子政务即以其绿色之理念来指引电子政务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从而保证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顺利推进。